《智能革命后的世界》建议重新定义“有用”与“无用”

栏目分类
你的位置:九游vip出售 > 新闻动态 > 《智能革命后的世界》建议重新定义“有用”与“无用”
《智能革命后的世界》建议重新定义“有用”与“无用”
发布日期:2025-04-19 03:58    点击次数:128

3月15日,《智能革命后的世界:AI技术与人类社会的命运》(以下简称《智能革命后的世界》)在北京中关村图书大厦举办新书分享会。该书作者、中国人民大学吴玉章讲席教授刘永谋与中国传媒大学戏剧影视学院副教授车琳共同探讨智能革命对就业、伦理、情感等领域的深远影响。

刘永谋就大众最关心的“AI究竟能导致哪些从业者失业”问题表达了自己的看法。在他看来,随着生成式AI工具的普及,人类正从“AI辅助生存社会”向“AI替代劳动社会”快速过渡。体力与脑力劳动逐渐被机器人取代,传统“以工作定义人生价值”的伦理体系面临崩塌风险。“若人类无法在与AI的竞争中保持优势,‘无用之人’的困境将催生社会动荡甚至文明危机”。

而为了避免这样的危机,他提出了双轨解决方案:从长远看,需推动社会制度进行根本性变革,比如缩短工时、实现技术红利全民共享;从现实出发,需建立劳动者再培训体系与失业保障机制,缓解技术冲击带来的阵痛。他特别强调:“解决AI失业问题的核心,是重新定义‘有用’与‘无用’——当劳动不再是生存的必需品,人类应转向创造、艺术、哲学等更能彰显人性价值的领域。”

针对书中《情感:我们可以和机器人谈恋爱吗?》一章内容,刘永谋说:“若爱情的本质是多巴胺分泌与程序化互动,人类对机器人的‘爱’是否仅是高级恋物癖?”他还警示了可能存在的风险:“AI伴侣可能加剧情感异化,甚至成为人类逃避真实关系的工具。当技术能模拟一切亲密互动,人类是否会在‘完美程序’中丧失爱的能力?”他呼吁,人类应提前建立伦理框架,防止技术滥用对人性造成侵蚀。

《智能革命后的世界》一书,以15个关键议题勾勒出智能社会的全景图,涵盖就业、教育、治理、情感等领域。刘永谋希望这本书能开启公众对AI时代人类命运的集体思考,他同时表示,计划中的“AI时代三部曲”在持续创作中,第二部《AI性别》也即将完稿。

文/北京青年报记者 张恩杰

编辑/汪浩舟



  • 上一篇:没有了
  • 下一篇:没有了